阅读记录

第103章 这,才是汉孝景!

一秒记住【882小说网】 882xiaoshuo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     看着年仅十二岁,身着锦衣华服,却在这田野之间侃侃而谈的刘胜,几位老者纷纷将惊诧的目光,望向脸上,已写满傲娇之色的天子启。
    “这······”
    “真是头回出宫?”
    何老六满是孤疑的一问,却只惹得天子启闷哼一声,将头仰的更高了些,恨不能用鼻孔看向何老六,再说上一句:瞧瞧我这儿子!
    见刘启这幅架势,几位老农又孤疑的将目光移向刘胜,再次上下打量了一番;
    待刘胜略有些腼腆的一拱手,却见何老六眼睛滴溜一转,而后便将屁股朝刘启挪了挪,再轻轻撞了撞刘启的肩膀。
    “这小子,打算封去哪儿做王?”
    何老六轻声一问,却惹得天子刘启赶忙侧过头,望向何老六的目光中,立时带上了一抹佯怒之色。
    “怎么?”
    “在这上林苑种地,日子过的还不够红火?”
    “嘿!”
    “——儿子再有出息,那也是老子生出来的!”
    “你们几个老家伙,啊?”
    “跟朕打了这么多年交道,难不成临到头,还要被朕的儿子,拐到关东去?!”
    见天子刘启突然‘发怒’,几位老农却仍是嘿嘿傻笑着,将幸灾乐祸的目光,撒向开口的何老六;
    何老六也只憨笑着侧过头去,小声嘀咕道:“俺自己嘛~”
    “——是肯定不去关东的;”
    “但等俺入了土,家里那几个小子,保不齐就有分不到田的。”
    “俺这不是打听打听,好给家里那几个小子,多留一条出路么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听闻何老六这一声辩解,几位老农也是唉声叹气着,附和起何老六的话来。
    “真要说起来,还就是这么个理儿!”
    “像俺家里的小子,除了年纪大的几个,都还没成家;”
    “一百亩地,养活这十来张嘴,勉强也够。”
    “——但等那几个小的娶了妻、成了家,眼下这一百亩地,怕是分不了多少给小的;”
    “再等小的生了娃,只怕就养不活妻儿喽~”
    听着几位老农说起家中的情况,天子刘启自也已敛去面上佯怒之色;
    取而代之的,是那对悄然皱起的眉头,和油然而生的一抹严肃。
    “怎么?”
    “家里的小子,就没一个出息的?”
    沉声一问,却惹得几位老者争相发出一声‘嗨~’,而后,便又是何老六抢先开口。
    “老大倒是出息,前些年在云中,斩下了一颗匈奴人的脑袋;”
    “回长安之后,被划入北军,也算是在行伍之间,混出了点儿名堂。”
    “——但再怎么说,那也是老大不是?”
    “真要分田,肯定得紧着老大分,再托付老大一句:几个弟弟,记得要看顾着些。”
    “至于那几个小的,就只能分点粮食、铜钱,赶出去自谋出路······”
    三言两语之间,原本轻松愉快的氛围,也在何老六这一番苦诉之后,顿时有些沉重了起来。
    其余几位老农还想说些什么,来打破这诡异的沉寂,但最终,却也只各自挤出一丝强颜欢笑,和几句明显有些刻意的笑话。
    坐在刘胜和几位老农之间,天子刘启面上,也是挂上了一抹感叹之色,稍皱起眉头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    不知过了多久,那几个从天野之间跑回树根下的孩童,才终于打破了这漫长的沉浸。
    “陛下!”
    “陛下~”
    来到老树下,看见天子刘启的身影,几位孩童却丝毫没有惊慌失措,只欣喜的扑到了刘启怀中,眨眼便挂了刘启一身;
    听着耳边传来一阵叽叽喳喳的身影,天子启也只温和一笑;
    从怀中,取出几块早就备好的点心,分发给挂在身上的几个孩童,又轻轻摸了摸其中一人的脑袋。
    等孩童们兴高采烈的拿着点心,又乖巧地各自回到爷爷的身边,被那几个老农安抚着坐下身,天子刘启低沉的声线,才于老树下再次响起。
    “让家里的小子去关东,你们就别再想了。”
    “——关中行的是大亩,关东行的是小亩;关东的一百亩地,放关中就只有五十亩。”
    “再者说,就算去了关东那地界,人生地不熟的;”
    “关中都没有授田了,你们那几个小子去关东,也未必就能讨口饱饭吃。”
    面色淡然的说着,天子刘启也悄然站起身,豪不做作的拍打起屁股上的泥尘;
    手一边拍着,嘴上也不忘继续说道:“实在不行,就让那些没分到田的小子,在上林苑佃个百十来亩地;”
    “——一年到头算下来,佃租还没朕的赏赐多,好赖算门活计。”
    “佃上个十来年,也多少攒下些钱了,再自己买田,自己置办家业嘛!”
    “儿孙自有儿孙福;”
    “咱做爹的,也不能老想着自己这一代,就把子孙万代的活计,都给置办妥当了不是?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几位老农自是眉开眼笑起来,纷纷起身,各自和天子启定下这君子之约。
    “陛下说话算数?”
    “——等到时候,俺叫那几个小子去佃田,可就直接说,是陛下让去的了啊?”
    几位老顽童调侃之语,却惹得天子刘启一阵摇头苦笑,便也佯怒着笑骂道:“伱们几个老东西;”
    “——好歹也都是上过战场、和匈奴人拼过命,之后又跟先帝一起,从代地来长安的。”
    “就不能把那上阵杀敌的本事,给家里的小子教一教?”
    却见几位老农闻言,憨傻的笑着挠了挠头,各自嘀咕了几句‘这不是儿子没出息么’之类,便也笑着答应下来。
    到这时,天子启也终是露出一个轻松地笑容,随意的朝几个老友挥了挥手;
    “走了。”
    “这天儿实在太冷。”
    “你们几个老不死的,就留这儿接着挨冻吧;”
    “朕回去烤火去了。”
    明显带有调侃之意的话语,却惹得那几个老农又是一阵哄笑起来,朝着刘启离去的背影,又嚎出几句‘记得节制’之类。
    听闻身后传来的调侃,天子刘启却也只会心一笑,招呼着一旁的刘胜,朝着不远处的行宫走去······
    ·
    几乎是在刘启走进行宫的一瞬间,先前那太医便赶忙上前,强拉刘启在榻上坐下身,又将一张烤过火的厚毯,披在了刘启的肩上。
    一丝不苟的用那张厚毯,将刘启的上半身严严实实裹住,又抓过御案上的滚烫汤药,满是焦急的递到刘启身前;
    目不斜视的看着刘启将药喝下去,老太医便伸出手,为刘启把过脉,才如释重负的退到了御榻旁,如老僧入定般,将双手环抱于腹前,缓缓闭上了双眼······
    “方才那几个老农,是朕做太子的时候,先帝调给朕的亲卫;”
    “甚至早在当年,先帝都还只是代王的时候,那几个老家伙,就已经在代王宫里了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喝过药,淑过口,又自觉地将身上的厚毯裹紧了些,天子启略带沙哑的嗓音,才在行宫内响起。
    而在御榻前约十步的位置,刘胜则面带孤疑的跪坐下身,感受着殿门闷热的空气,只不自在的将衣襟扯开了些。
    见刘胜面上仍满是孤疑,天子启也终是摇头一笑,裹着厚毯,就势在榻上侧躺下来。
    “你不是说,朕没有在乎的人、在乎的事儿吗?”
    “不是说朕冷酷无情,连一母同胞的兄弟都能算计,连先祖的庙,都能狠下心破坏吗?”
    “——今天带你这小子来,就是让你好好看看,朕在乎的,究竟是什么。”
    语调平和的说着,天子启面上却仍是一片淡然,侧躺在榻上,伸手朝面前的御案稍一昂头;
    待御案上的几卷竹简,被一旁的宦官送到刘胜手中,天子刘启沙哑的嗓音,也随之传入刘胜耳中。
    “我汉家,建立于乱世;”
    “太祖高皇帝,在四十七岁的时候起事,四十九岁做了汉王,五十四岁,才登上了皇位。”
    “从五十四岁,一直到六十二岁,太祖高皇帝,在皇位上坐了八年。”
    “但在做皇帝的八年时间里,太祖高皇帝,却只在长安的皇宫中,待了不到半年······”
    随着天子刘启的话语声,那卷明显有些陈旧的竹简,也被刘胜缓缓摊开。
    而后,便是一行又一行秦小篆,映入刘胜那仍带有些许迷茫的目光中。
    ——汉元年,太祖高皇帝出陈仓,还定三秦;
    ——汉二年,太祖高皇帝合诸侯兵,东出函谷;
    ——汉三年,太祖高皇帝逢彭城之败,退守荥阳;
    ——汉四年,梁相彭越侵扰敌后,断敌粮道,保荥阳不失;
    ——汉五年,齐王韩信奇袭楚地,项籍大惊,遂成鸿沟之盟;
    同年,太祖高皇帝毁鸿沟之盟,令齐王韩信、梁相彭越南下,垓下之围成,项籍亡乌江······
    看到这里,刘胜的面容之上,也随即涌上一抹了然。
    但随着刘胜继续往下看去,那抹了然,却逐渐被一抹凝重所取代······
    ——汉五年,项籍亡乌江,太祖即天子位,临江王共尉反;
    共尉败亡,燕王臧荼反。
    ——汉六年,韩王信反马邑;汉匈平城一战,太祖身陷白登之围。
    ——汉七年,楚王韩信反未遂,贬淮阴侯。
    ——汉八年,赵相贯高反未遂,贬赵王张敖为宣平侯。
    ——汉九年,代相陈豨反;
    ——汉十年,淮阴侯韩信反长安;
    ——汉十一年,梁王彭越反;
    ——汉十二年,淮南王英布反······
    看着眼前,这一句又一句‘x王xx反’,刘胜的面容之上,已是尽带上了沉重之色。
    待刘胜面色凝重的抬起头,将手中竹简放回案几之上,天子刘启才长叹一口气,重新在榻上坐了起来。
    “太祖高皇帝的一生,都是在平定天下;”
    “之后的孝惠皇帝,以及两位废帝期间,都是吕太后把持朝政,试图将天下,从多年的战火中拉出来。”
    “但直到先帝入继大统,天下,却依旧没能从战火的破坏中,恢复到应有的模样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如是说着,天子启也终是站起身,一步步走下御阶,来到刘胜的身前;
    但天子启却并没有坐下身,而是伸出手,拿起刘胜眼前那卷竹简,苦笑着颠了颠。
    “太祖高皇帝时,我汉家遇到的问题,是异姓诸侯之乱;”
    “吕太后掌政之时,则是外戚骄纵之祸。”
    “但到了先帝的时候,太祖高皇帝用于取代异姓诸侯,安定关东的刘氏宗亲诸侯,却又成了我汉家新的隐患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听闻刘启此言,刘胜只悄然皱起眉,略带孤疑的抬头望向刘启;
    却见天子启,又一次上演了‘读心术’。
    “你是不是觉得,宗亲诸侯的隐患,是朕那一棋盘砸出来的?”
    “嘿······”
    “——早在先帝旁支入继嫡宗,坐上皇帝之位时,齐系诸侯,就已经蠢蠢欲动了~”
    “为了遏制齐系,太宗孝文皇帝才借着一纸《许民弛山泽令》,安抚了天下大部分宗亲诸侯;”
    “却不料此举,又养出来吴王刘濞那老儿,凭借《许民弛山泽令》所赋予的开矿权,以及先帝放开的铸币权,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,便拥有了足以颠覆社稷的庞大财富······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天子启才摇头叹息着,披着身上的厚毯,在刘胜身前坐下身来;
    而后,便是一个刘胜从未曾预料到的可能性,被当事人刘启亲口道出。
    “当年,吴王太子刘贤,之所以会到长安,是因为先帝担心吴王作乱;”
    “——换而言之,当时的吴王太子,是先帝特意留下,用来遏制吴王的质子。”
    “朕一棋盘砸死吴王太子,也绝非是因为那盘棋。”
    “而是那天,因为输了棋,而恼羞成怒的吴王太子,不小心说漏了一句话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如是说着,天子刘启的目光,不由紧紧锁定在刘胜迷茫的双眸,深深凝望向刘胜目光深处。
    “吴王太子说:用不了多久,吴王就会率兵到长安,替他报那日的输棋之仇······”
    “还说朕的太子位,不过是暂时借给朕坐的;早晚有一天,要还给他吴太子刘贤······”
    语气阴森的一语,只惹得刘胜瞠目结舌的愣在原地!
    却又见刘启摇头苦笑着,从怀中取出另外一卷竹简。
    “——贾生大才~”
    “为了解决宗亲诸侯的问题,给先帝出了这么一个主意;”
    “随后,先帝就按贾谊的建议,将原本的齐国一分为七,又将淮南国一分为三。”
    “但到了吴国,这个办法,却再也实施不下去了······”
    听着刘启低沉的话语,刘胜也再次低下头;
    刚摊开那卷竹简,便立刻看见一行刺眼的红色字体。
    ——割地定制,令齐、赵、楚各为若干国,使(齐)悼惠王、(赵)幽王、(楚)元王之子孙,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,地尽而止;及燕、梁它国皆然······
    “朕知道,贾生的《治安策》,远比晁错的《削藩策》来的高明;”
    “不单朕知道,先帝,也非常清楚。”
    “但要想用这个办法,将如今庞大的吴国肢解,需要一个前提条件。”
    “——刘濞得死!”
    “只有刘濞死了,朕才能以‘推恩诸子’的名义,将吴国,封给刘濞的儿子们。”
    “但刘濞老儿,实在是活得太久了······”
    说道最后,天子刘启眉头猛地一皱,手也赶忙扶上腹前,一阵龇牙咧嘴起来!
    过了好一会儿,才感觉疼痛缓解些许的天子启,才从刘胜身前起身,摇头叹息着,坐回到了御榻之上。
    “朕,不是没有在乎的东西。”
    “只是朕在乎的,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;”
    “而是全天下的人。”
    “——朕要的,不是某个子女开心,又或是哪个宗亲开颜;”
    “朕要的,是全天下的人,都能像刚才那几个老农一样,饿了能有米粥吃、冷了能有冬衣穿!”
    “等到了儿孙绕膝的年纪,还能有力气走出家门,看着孙儿在田间捡拾干草,再和身边的老友聊聊天······”
    情绪略有些激动地说着,天子刘启的眉头便再次锁起;
    那因疼痛而扭曲的面容,更惹得一旁的太医,都眼含热泪的别过头去。
    却见御榻之上,天子启强自压抑了好一会儿,才将那钻心之痛再次强忍下来;
    待天子启再次抬起头,再次望向刘胜时,那对昏暗的双眼之中,也逐渐涌上了一抹说不清,道不明的东西······
    “你可知道,这是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可知道过去这些年,朕为什么顾不上你兄弟几人,甚至为了削藩,连兄弟手足都能算计?”
    “——因为朕,不是你刘胜一人的父亲!”
    “甚至不是宫中,那十几个儿子、几十个女儿的父亲!”
    “——朕!是这天下千万黎庶的君父!!!”
    神情激动地发出一声咆哮,天子刘启猛地伸出手,在面前的御案上重重一拍!
    在刘胜看不见的角度,却已有点滴猩红,从刘启口鼻之间滴落,与那陈木御案融为一体······
    “朕,没有太祖高皇帝那样,明见万里的卓识远见···”
    “也没有先帝那样崇高的德行,以及治理国家的能力···”
    “为了在有生之年,把刘濞老儿送去,同太祖高皇帝当面对峙,朕,只能用那些卑劣的算计······”
    语调满是悲壮的道出此语,天子刘启终是再也抵抗不住阵阵袭来的疲惫,摇头苦笑间,惨然擦去眼角的泪水,便轻飘飘躺回了榻上。
    “朕不求将来,有人能念朕的好;”
    “不求青史之上,能有人对朕歌功颂德;”
    “朕只求百年之后,到了地底下,当着太祖高皇帝、先太宗孝文皇帝的面,能把头抬起来······”
    “能抬起头,自豪的跟太祖高皇帝、先太宗皇帝说上一句:皇祖父;”
    “父皇~”
    “——这老刘家的天下!”
    “儿臣,守住了······”
    (本章完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1
猜你喜欢: 希腊带恶人 天真烂漫 秦人的悠闲生活 重生我可就制霸乒乓了[九零] 随身空间之农女种田 离柯南远一点 一首原创开始,把路人捧成天后! 我今来见白玉京 模拟成真,我曾俯视万古岁月? 梦幻西游之重返2005 年代文女配小姨改嫁大佬[七零] 今天继承老公遗产了吗 我有点不对劲 开局投资小米,我怎么成大佬了? 六零年代机修厂 快婿 高武:表白99次,我升到满级 春色满棠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