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882小说网】 882xiaoshuo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眼见矛尖快要刺到他的胸口,竹跃剑背一横,生生将矛格挡开。他朝后一个翻转,迅速提剑追了回来。
一寸长一寸强,长矛本身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远距离攻击,此时被竹跃进了身,云舒有些担心的看向苦玄。
谁知他不仅没有往后退,反而握着矛冲了过去,他手滑到距矛尖三尺左右的位置,猛地折了下去,那矛应声分成了两截。
云舒这才发现,原来长矛另有玄机,是短矛和长棍拼接而成。此时苦玄左手以短矛防守,右手持长棍,朝竹跃扫了过去。
到底是僧人,使起棍法比用长矛时顺手许多,苦玄的棍法灵活、直取快攻,棍声呼啸之下,竹跃坚持了不到两刻钟就败下阵来。
“还不错,身手没有荒废。”
“师傅,你也太厉害了吧!”云舒冲到场中央,打量着苦玄手中的短矛和长棍啧啧道:“这矛放了许久,今天才知道还是两种兵器,师傅真是好眼光。”
“这矛寒光森森,想来是上过战场见过不少血的,你可别伤了自己,”苦玄将短矛重新接回长棍上,递回给她。
“这是父亲以前用过的矛,合该如此,”云舒爱不释手地摸着接合处。若不是看着今天的天气好,让人将武器架搬出来晒晒,还发现不了这样精巧的心思。
看着她不停地将短矛拔出又接回去,苦玄无奈地道:“你要玩之后再玩,你师傅我还是病人,不能饿太久。”
“这就来!”云舒吐吐舌头,将短矛重新接了回去。
不知道是不是太过着急,这次却不像之前那样顺利,她换了几个位置都还是没能将短矛安上。
竹跃以为是她力气太小,便走过来道:“纪小姐,不如让我来吧?”
“我再试一次。”云舒不服输地又试了一次,却还是徒劳,她无法将兵器还原,只得将短矛和棍递过去。
“哎哟!”一声惊叫响起,云舒和竹跃连忙转头去看,两人不注意间,短矛“当”的一声掉落在地。
苦玄绕着兵器架左摸右瞧,听到声响回过头撇撇嘴道:“多大的人了,连东西都拿不好?”
竹跃挠挠头,蹲下身捡起那截短矛。
“刚刚是发现什么了吗?”云舒白了苦玄一眼,若不是他惊呼,两人也不至于出了差错。
“发现?我发现你们府上的兵器真是不错,一个个的都很趁手,若是在合适的人手中,定能发现更大的功用来……”
他是觉得这里的兵器放在一个女子手中白白搁置,暴殄天物了吗?
竹跃见两人说话,便将短矛对准棍首重新安装。只听当的一声,又有东西掉落,只是这次却是短矛里面的一个铜片。他以为是零件掉了,便捡起来打量着看是哪个位置的。
“咦?”他突然也发出惊讶的声音。
云舒以为是短矛坏了,忙问:“怎么了?”
竹跃将铜片递过来,指着上面道:“这上面有字,好像是纪小姐的名字……”
苦玄闻言也围了过来,上面果然有几个字。可能有些年头了,上面的字已经被铜锈盖住了不少,只有“云舒”两个字格外显眼。
云舒忙拿出手帕将上面的铜锈使劲擦了擦,字迹渐渐清晰,上面写着:云舒,找李敢。
“可是你父亲写的?”
“不知道,”那笔画的很凌乱,像是匆忙刻上的,她也看不出来是不是父亲的字迹。
李敢,这名字怎么这样熟悉?云舒收起铜片,皱眉回到屋内,正巧姜嬷嬷带着红莲端了早膳进来。
“嬷嬷,您可曾听过李敢这个名字?”
“小姐问他做什么?”姜嬷嬷舀了一碗燕窝粥放到她面前,“他是老爷之前的侍卫,您之前不是说去南山村没有找到?”
原来是他……当时她拿到的名册是说有两位老兵在南山村,可是最后只找到杨大勇他们一家,村里姓李的四户都说家中没人进过军营。
她以为是年代久远,信息出了错,后来就忘记这个李敢了。现在看来,如果他带着什么重要消息,很有可能留的是假地址。
“春迎,杨之瀚来过了吗?”
“还没有,奴婢想着这些日子表少爷他们要殿试,就让他过几天再来。”
“好,那你到时记得带他来见我。”
想到萧清和今日就要参加殿试,她也颇为紧张的在府中等待着。有二房在,她也不便请人来府中,便又让春迎去叫了上好的席面,晚上送到小院中去。
在她埋首于书房中时,柴斐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入了京。
大殿之上的梁帝听闻这样的好消息,看着意气风发的学子们,当即改了考题,问道:“朕且问你们,如何才能安定四方,海晏河清?”
身为会元的吴予辰自然是第一个回答,治国策本就是殿试常出的考题,他自然是有所准备,当即便引用了《孟子》中的学说,以得民心为主要观点侃侃而谈。
在答完之后,他拱手道:“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,现如今北疆有良将,朝中有忠臣,陛下又善于纳谏,四海升平指日可待!”
这样高兴的时刻,谁也不会嫌恭维的话过多,梁帝满意地点点头,一个个问了下去。
不过大家都是有备而来,回答的自然也都相似,有从民心入手的,也有从财政回答的。不过在回答结束时,都免不了称颂梁帝一番。
轮到萧清和时,孔孟之道已经引用了数遍,他思索片刻道:“学生听闻殿中提及最多的便是民心,由此可见,治国大道殊途同归,所以学生想从民心怎样获得来回答陛下的问题。”
他这样算是离题了,孔大学士见他清俊便想出声提醒,却见梁帝颇有兴趣地看着他,“且说来听听。”
“民心其实很简单,无非吃饱穿暖活得有尊严,”萧清和从泉州的发展说起,描述了二十多年前的乱象与最近几年的繁华,以此论证满足百姓的衣食住行,自然就能民心所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