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882小说网】 882xiaoshuo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陈初境界不够,不能一眼看出徐明朗出拳的奇异之处,但却看到了徐明朗拳头所向之处丈外的树叶晃动。
无风自动,便是拳风所致,这是武夫开脉后独有的‘劲’!
世间武夫,几乎都是先开脉,随后才能感觉到‘劲’,唯有少数天资出众者,根骨天成,脉脉相通,这才可以轻松跨过武夫第一道关隘,一步摸索到‘劲’的存在。
如同徐明朗这般直接跨过开脉这一步,还能极快悟出‘劲’存在的人,几乎是凤毛麟角的存在。
有些人,生来便是与众不同的。
陈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
天才,往往与同龄人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。
慢慢的,这些同龄人会发现,自己只能无奈沦为陪衬,被甩的越来越远,最终成为两个世界的人。
看着一旁教拳汉子惊讶的神情,陈初可以肯定,徐明朗,这小子真的是个天才。
不过这一刻的陈初,看着眼前的傻小子,嘴角带起一抹笑意。
徐明朗,你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的!
一旁的徐明朗仍在傻乎乎练着后头几招四不像的拳法,丝毫没有注意到坐在台阶上被震惊的两人。
韩朔已经打定主意,拉下脸皮去拜会那位江湖中偶然结识的老前辈,问问那位老前辈,愿不愿意为了这个小子,来此一遭。
汉子知道,自己来教徐明朗,只会白白糟蹋了一棵好苗子,白白让一个武道坦途的天才,平白走许多弯路。
……
正午过后,赶集的人大多才买好了所需,小镇不再显得熙熙攘攘,街上行人已经开始渐渐回返。
回到东集的时候,徐老爷子身前的背篓只剩下三个,老爷子打算再等等,看能不能把这背篓再卖出去。
老爷子带了一包煮熟的土豆,量大管饱的那种,倒不用担心挨饿。
小镇自然也有小摊小贩卖些吃食,但价格略贵,按老爷子的算法,在小镇上随便吃碗饭,可以买相当于三顿的白米。对于过惯了苦日子的徐老头来说,这份冤枉钱,可不舍得出。
而陈初,也舍不得。
徐明朗倒是对这寡淡无味的土豆颇有抵触,但陈初拿出一小袋辣酱之后,寡淡无味的东西,顿时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。
徐明朗手里拿着一个拳头大的土豆,对着辣酱狠狠滚了一圈。
一个土豆吃下去,徐明朗吃的鼻尖冒汗,大口喘着粗气。
徐老头和陈初每次都只是稍微蘸一下辣酱,徐明朗却是一口下去,起码小半成是辣酱。
陈初一直想不明白,这家伙明明吃不了辣,为什么每次都喜欢上头呢?
徐老头拿着半个土豆,感慨道:“真是个好东西啊,我那会儿要是有这玩意儿,也不至于饿死这么多人。”
“你们啊,真是出生在一个好时候啊!”
徐老头上了年纪,闲来无事的时候,除了编织背篓,最喜欢给徐明朗和陈初讲一些上了年代的事情,大多数都是徐老头年轻那会的亲身经历。
徐老头年轻时候的那个年代,很不好。
万顷良田,颗粒无收。
战火纷飞,尸横遍野。
饿殍满地,易子而食。
直到几种粮食的出现,世间才恢复了许些生机。
红薯,土豆,玉米!
这是五十年以前,从未出现在落马镇的东西,这三种东西,不但耐寒耐旱,哪怕在土壤贫瘠之地,也有着相当可观的产量。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以前,人们种植麦子,稻谷,大豆。寻常三口之家,至少需要五亩地,还需两季都无天灾人祸,粮食丰收,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口粮。
而土豆、玉米和红薯出现后,两物轮作,仅仅一亩地,便能养活一个人,甚至还有富余。
这对于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来说,无疑是“神迹”。
经过数十年的修生养息,到了徐明朗这一代,几乎算得上“吃得饱,岁有余”。
甚至还有一些积蓄,能够让徐明朗去私塾。
对于徐老头而言,生活在这样的年份,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
吃饱喝足后,老爷子继续看着面前的背篓,徐明朗却是昏昏欲睡。
私塾里这个时候,大概是午饭后半个时辰的课歇时间,用徐明朗的话来说,叫“强行入眠”的午休。
不大一会儿,徐明朗就趴在背篓上睡着了。
陈初和老爷子说了一声,便独自一人去了街上。
小镇其实就一条街,几乎全是铺面,有着各色各样的店铺,从东集出来,是小镇靠东的桃叶巷,里面几乎住的都算是大户人家,小镇唯一的私塾便在这里。
从陈初的位置看去,刚好可以看到私塾,只是这两日刚好休沐,私塾显得有些冷清。
娘亲那会还说,想让他也去读书来着,听着私塾里面的朗朗书声,自己还憧憬了好一阵子。
在桃叶巷和东集之间,有一间茶铺,偶尔会有一个跟随商队进入小镇的说书人,在此说一些江湖故事,有讲往事古史,有讲江湖儿女,有讲妖魔鬼怪……
要是能在赶集的时候遇到说书人,陈初便极为高兴,往往会拉着娘亲陪自己去听故事。
如今这茶铺依旧,说书人仍然在兴致勃勃的讲述着已经说了好几遍的故事,周围围了一帮百听不厌的老少爷们,热闹依旧。
拉回了思绪,陈初默默往粮店赶去。
如今已是二月末,马上就到了春播之际,各家各户已然开始准备粮种,陈初也不例外。
除了粮种,陈骁还买了二十斤糙米作为口粮,二两香油,还有一些烧纸。
这糙米,三文钱一斤,比红薯和土豆都便宜。
粮铺和纸火店隔得挺远,一番折腾下来,半个多时辰就过去了。
“卖糖葫芦咯,又甜又脆的糖葫芦。”
“卖糖葫芦咯,一文钱一串,又便宜又好吃。”
街道上,闻着老汉卖糖葫芦的声音,陈骁走过去道:“老伯,给我来两串,一串大枣的,一串山楂味儿的。”
“好勒……”
“来,这位小客官,拿好。”
……
回老井村的路上,徐明朗手持两串糖葫芦走在前头,其中一串已经吃了大半,嘴里含着糖葫芦,含糊对着身后徐明朗问道:“你自个儿真吃了?”
“当然吃过了。”陈初头也不抬的答道。
徐明朗看着糖葫芦,说道:“是个好东西啊,还是你懂我,让我归途不那么寂寞。”
“去去去,什么玩意儿……”
好不容易爬到半途,徐明朗累的气喘嘘嘘,“哎哟,累死我了。”
“那个陈……陈兄,小弟身……身体不适,要不捎……捎我一程?”
“滚……”
“日后必有重谢!陈兄…兄…可想清楚了?”
“滚……”
“啊啊啊,陈初,你一点都不配合……”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“傻子!”
走在后头气定神闲的徐老头,只能感叹一句:“稚子天真,多好。”
说完,还不忘自夸,“啧啧,我真他娘的有水平!”
看着前头的两个孩子,徐老头想着。
少年背后看起来显小的背篓,也该换一换咯。
虽然才二月,但头顶的太阳仍是火辣辣的,徐明朗在前头默默走着,不一会便汗流浃背,陈初走上前去,摸了摸徐明朗的小脑袋,发现这小子好像长高了不少。
看着气喘吁吁的徐明朗,陈初问道:“累不累?要不要我背你?”
徐明朗喘着粗气,抬起红彤彤的小脸,坚定摇了摇头,“我以前挺……怕走这条路的,不过……,不过现在,我很喜欢。”
“我以后……要走……要走万里路,怎么能这么……这么轻易……屈服。”
说着,便杵着竹杖,一步一步向前走去。
两个月前独自走这条山路时还会偷偷摸摸哭鼻子的小家伙,这两月来长进了不少。
陈初看着走在前方的徐明朗,没来由想起小时候,自己记忆中的第一幅画面,大概是在三岁多,只是隐隐约约记得那时候婶婶挺着个大肚子,没法下地,便待在家里做点轻松的活儿,无聊的时候,婶婶便会和娘亲待在门前,一边做着女红,一边聊着家常。
而自己待在娘亲身边,期望着阿爹突然出现,随后变戏法似的掏出一串糖葫芦。
那会儿不知道两人聊到了什么,婶婶显得很是吃惊,随后婶婶好像是让娘亲帮忙取个名字,当时自己的心思放在爹爹身上,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娘亲说了两个名字:徐明朗,徐晚晴。
不知道过了多久,徐明朗出生的时候,自己才知道,原来婶婶肚子里的东西,便是这么个小家伙。
后面想来,婶婶吃惊的模样应该是因为娘亲识字的缘故。
大概是四岁多一点,因为刚好是在娘亲教自己识字的时候,坐完月子的婶婶便带着一篮子鸡蛋上门来了。
也就从那时开始,陈初才知道,婶婶掉下来的这个东西,不是个好玩意。
徐明朗从出生就不是个安分的,陈初仍然记得,自徐明朗出生,自己好像就没有一天能睡个好觉,午觉、半夜三更,总是能够听到门前婶婶家里,徐明朗放肆的哭声。而婶婶上门的次数也越来越多,向娘亲请教了很多事情,后来有一段时间,婶婶时常半夜抱着襁褓里哇哇大哭的徐明朗来敲自家的门,而娘亲面对有些尴尬的婶婶,总是温柔接过婶婶怀里的襁褓,轻轻拍着襁褓,嘴里温柔哼着小调,哭声才渐渐消失。
到了徐明朗一两岁的时候,这小子越发过分了,听婶婶哼的小曲他不睡,非要听娘亲的,娘亲在婶婶家里把他哄睡下,后脚出还没出门就又醒了,没办法,抱家里来吧。徐明朗便明目张胆赖在了陈骁家里。
更过分的是,徐明朗还抢了自己位置,睡觉的时候,还得娘亲搂在怀里,害得自己只能被迫睡在爹娘中间。
说实话,陈初是不大喜欢和爹爹睡一起的,实在是……太诡异了。
往往睡觉的时候自己还在爹爹怀里,等睡醒一看,自己脑袋就在糙汉子脚边了,要么就在床边去了,夏天还好,冬天一到,夜里能冻醒三五回。
最诡异的一次,自己明明在爹娘中间睡得好好的,睡醒一看,睁眼竟然看到床板……
迷迷糊糊从床底下爬出来一看,床上三人睡得正香,徐明朗霸占自己位置躺在娘亲怀里流着着口水,父亲悠闲扯着呼噜……
憋屈啊,一宿啊,都没发现床上少个人?
那段时间,陈初睡得很不好,家里的床单被子,换的极为勤快。
(本章完)